谈谈十五夜观灯


随便谈谈

最近出了新同人外观,名称很好听,十五夜观灯,乍然一听就觉得耳熟,一查得到了证实。

“十五夜观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一首诗。

贴下原文在此: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诗写的是成都府锦里(没错,就是现在那个锦里)的元宵佳节的喜乐盛况,给人以锦绣流金,彩光璀璨之感,夺目而心生喜悦。

诗本身并无特别出彩之处,但读来就知,诗人的喜悦溢于言表。

可惜凡事盛极则衰,人之命运或也如此。

卢照邻出生于范阳卢氏,即汉代卢植后裔。范阳卢氏是隋唐门阀世家五姓七望之一。

不知其家谱详情,猜测应该是旁支,但无疑卢照邻自小饱读诗书,年少出名,被邓王引荐,后迁任益州,在蜀地的生活看来很是惬意。

哪知命途随后急转直下,以诗闻名,又因诗差点命丧牢狱。

祸因就是那首著名的被看做浓词艳赋的《长安古意》,“愿作鸳鸯不羡仙”就是出自此诗。

千年之后,另有个举世闻名的作者以此诗给笔下的丫鬟取名“袭人”,得来贾政那句“刁钻”的评价,却又不得说出口自己也读过艳诗知晓个中来历,让人捧腹。

话题回转,《长安古意》这首诗里卢照邻真情实意地写他眼里的长安。

或许本意是作为世家子吐槽发发牢骚,学王羲之感慨下世事无常,死生浮华皆为虚妄;或许是眼观不平,愤而发作,感伤百姓,怒斥豪族,但没想到直接触怒了势头正盛,实际当权的武家人,命运当真无常。

卢家好歹也是世家大族,营救都没有结果,可想而知武家权势遮天。

最后还是将人捞了出来,但卢照邻受牢狱之苦,患了风疾,命途自此急转直下。

幸遇孙思邈,拜师学医而自医。但还是病情恶化,饱受疾病困苦。

文章憎命达,卢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五悲文,没有仔细拜读过,自是无法评价。

不可否认,病痛深深折磨着这个被命运刁难的人,他甚至自营墓穴,寝卧于墓室,最后选择自投颍水而亡。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悲极绝唱。

后来唐人将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四位才名高绝于初唐,但命途一样多舛的诗人并称“王杨卢骆”。

现在回想,“初唐四杰”,“初唐四劫”是否也暗中藏着命运的嘲弄?比如当下流行的“卧龙凤雏”的称呼。

功不立世,文以成名。

旧唐书载裴行俭曾接受引见,给出四人评价,不成想一语成谶———— 才名有之,难以善终,除杨至县令,都非栋梁。

盛唐的荣光落幕,卢照邻等人的才名却“不废江河万古流”。

与此同轨的还有盛极一时的中古世家,大多在宋朝逐渐消亡。

黄巢朱温兵乱后,即使唐末时仍旧掌握政治话语权,宰相频出的卢家也逃不过社会网络分崩离析从而退出权力中心的宿命。

五姓七望的故事,湮灭在历史的尘灰堆中,颇有些“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感慨。

时也?命也?


忆起《平家物语》的卷首诗,以此作为结尾吧。

祇园精舍的钟声,奏诸行无常之响

桫椤双树的花色,盛者必衰之宿命

荣华富贵,春夜梦醒

盛极而衰,风吹尘散


参考书目: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这本书的墓志统计数据有意思,结语更有意思